找回密码
 关闭注册
【宁波公益网】官方网站已正式安全运行 天!        本站由宁波公益网运营团队、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、宁波帮办志愿服务站联合主办

宁波公益活动发布(新) 公益百科| 公益影像| 公益研究 宁波公益指南 | 公益学院

如果您有好的建议,欢迎联系我们! 联系站长?点我吧! 微博微信自动排版工具

查看: 8896|回复: 0

[公益新闻] 为什么自杀的小学生越来越多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2-8 12:32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又一个幼小的生命,承受不了生命之重,撒手而去。    听到LZS有一位小学生因为不堪补课的压力而自杀,心情很是沉重。近年来常听到小学生自杀的消息,自杀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偏小。他们为什么自杀呢?因为作业苛重不堪承载?因为老师批评心灵脆弱?因为父母期望过高?或是因为模仿?种种猜想皆因孩子们的离去而无法得知。虽然这样的事情避免不了,但为今后类似的事情尽可能减少,我们还是有探讨的必要,寻找出根本的原因。我先抛砖引玉,不到之处请指教。
   
一、孩子心理不成熟,对死亡一知半解
    以LZS的这位小学生为例,9岁正是孩子对死亡一知半解的阶段,孩子或多或少已经知道“死”是怎么一会儿事了,但他们并不清楚“死亡”可以发生在他亲人、所有人、甚至他自己的身上,这是他现阶段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。另外媒体(包括电视、网络、图书等)对死亡的描述,其实对孩子还是有影响的,孩子天生爱模仿爱玩,有孩子就因为好奇模仿死亡游戏而出事的。如果父母或老师平时和孩子谈论“死亡”,让他们了解“死亡”是怎么一回事,少给孩子看暴力死亡的动画片、电视等镜头,相信可以阻止孩子玩“死亡”的游戏,尤其是对“死亡”好奇的孩子。
   
二、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非常必要
   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,除了年龄小之外,还和家长的宠溺很有关系的。就这么个孩子,父母适度宠爱也无可非议,但现在的孩子受宠惯了,听不得别人说“不”,承受不得挫折。所以,让孩子适当接受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。在家里大人让着,可是学校里同学不会让你,不可能事事顺利。做错事情老师总得批评吧,同伴间吵个嘴打个小架总避免不了吧,试考差了、奖没评上等等不顺心的事情多了去,如果这样都承受不了而选择自杀,那父母真得要好好地反省,有没有太依顺孩子。
   
三、学生减负不能停留在口号
    LZS的小学生据称临死前留下遗书,遗书上大概是说每天作业太多,学业负担太重,不能承受。先撇开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不说,素质教育提倡这么久,收到的成效反不如以前。作业多学生就可以学得多吗?学生不停地复制真能学到知识?才三年级便如此大的学习压力,何时才熬到毕业?读了大学还得考研呢,考了研还得留学呢。以前,我们没有这么多的作业和考试现在不也过得好好的嘛,现在的孩子书又多又重,书包变成拖车了。为了升学率而不顾学生身心承受能力,学校之间的竞争(说白了就是校长之间的竞争)不停止,学生减负只能停留在口号。教育改革到底取得了什么?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,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,潜心教学的好老师越来越缺乏,尊重老师的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少。
   
四、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日趋严重
    “母亲逼儿月考进前三  8岁男孩厌学割腕自杀”,很不想看到这样的报道,可是不时总有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传出。孩子怎样才算是成龙成凤呢?上清华?读北大?父母为什么一味心思地逼孩子走读书的独木桥呢?如果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孩子,没有更好的出路,只能靠读书来改变命运还可以理解,那些家境宽裕的父母逼迫孩子学这学那真是欲速则不达呀。各种兴趣班的学习是孩子感兴趣的倒无所谓,偏偏很多孩子根本不愿意学,只是父母为了圆自己的梦,还有一厢情愿为孩子好的,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迫他读各种各样的班。孩子的压力怎会不大呢?承受能力弱的,选择自杀来解决痛苦,父母到时后悔可就来不及了。
    读书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不是唯一,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找工作不如职业生容易,孩子有门手艺会谋生,身体健康生活快乐比什么都来得重要!
    当年一个自杀事件引发了学生减负,但这么多年过去,学生们却从未感觉到减负带来的实际效果,这是个十分值得大众,媒体,政府反思的事情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关闭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于我们  |   友情链接  |   法律声明  |   腾讯微博  |   新浪微博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手机版  |   无图版  |  返回顶部
版权所有:宁波公益网 系统支持:DZX3.4   志愿者咨询/联系:QQ:641061882   捐赠QQ:641061882    志愿者QQ群:暂停加入     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宁波公益网立场 本站禁止色情,政治,反动等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内容,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上当受骗!本站运行在腾讯云

信息产业部备案: 浙ICP备12029035号-3/浙ICP备12029035号-4 Powered by 宁波公益网 Copyright© 2011-2025